粉体自然堆积密度仪通过测量粉体在自然堆积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来计算其堆积密度,具体测量方法如下:
一、测量前准备
设备检查:确保自然堆积密度仪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检查设备的清洁度、漏斗口是否堵塞、量杯是否完好等。
样品准备:样品应保持干燥,避免结块或受潮。如果样品有较大的颗粒或团聚现象,需要进行预处理,如研磨、筛分等。对于易吸湿受潮的粉末,需提前放置在干燥器中。
容器准备:使用圆柱形的量杯作为接收器,确保量杯清洁干燥、无残留物,并准确称量其重量(m1)。
二、测量步骤
装填样品:
使用堵塞棒堵住漏斗口,将适量粉末缓慢倒入漏斗中,避免过快或过慢倾倒影响堆积状态。
确保漏斗保持直立状态,防止粉末流动受阻或倾斜。
自然堆积:
拔掉堵塞棒,让粉末在重力作用下自由落下,直至完全溢出量杯。
在粉末下落过程中,避免外力干扰,保证粉末在无压制力的条件下自然堆积。
每次测试时保持漏斗口距离量杯顶部的高度一致,确保实验条件重复性。
刮平处理:
使用不锈钢刮板沿量杯顶部轻轻刮平多余粉末,使量杯内粉末表面平整且与量杯边缘平齐。
称量记录:
称量刮平后含有粉末的量杯重量(m2),并记录数据。
三、计算与结果处理
计算粉末的自然堆积密度,其中V为校正后的量杯容积(通常为100cm³)。
重复性验证:连续进行3次测定,要求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小于1g。若不符合条件需继续测试,直至满足要求后取3次测量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
数据记录:将测量结果、测量日期、样品名称及测量人等关键信息完整记录在实验报告中。
四、测量后维护
清洁设备:及时清理漏斗、量杯及平台等部位的粉末残留,防止结块影响下次测量。
部件归位:将堵塞棒插入漏斗原位,量杯整齐收纳至指定区域,保持仪器规整状态。
定期保养:每月对仪器进行全面检查,重点查看不锈钢部件锈蚀情况、水平仪灵敏度及连接部位牢固性,发现问题及时维修。